《巨災常態化如何透過整合區域資源提升災防韌性》

最新消息

《巨災常態化如何透過整合區域資源提升災防韌性》

最新消息

根據瑞士再保險公司(Swiss Re Institute)在2024年初的報告指出,2023年全球發生了332起大型災難,包括地震、洪水、森林大火等。這些自然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高達2,800億美元,佔全球經濟損失的96%,但其中只有不到四成、約1,080億美元,獲得了保險理賠💰。而在這些損失中,有80%都是因為二次或複合災害所造成的損失(圖一)。

 

時至今年,🌏世界各地的巨災新聞未曾稍歇,全球因極端氣候帶來的洪災事件頻傳,包括撒哈拉沙漠、中歐地區、北義大利、日本、美國…等等,奧地利甚至多次發出「千年洪水重現期」的警戒,今年九月的洪水事件已帶來數十億歐元的損失(圖二);而年初才受規模7.6強震重創的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,又因暴雨引發土石流衝擊,連臨時住宅🏘️都飽受威脅(圖三)。

 

2024年適逢921地震25週年,同時也是莫拉克風災的15週年。今年初,臺灣經歷了規模超過7的0403地震(又稱花蓮地震);到了10月,山陀兒颱風來襲🌀,全臺各地山區都受到風雨影響。位於暴風核心的高雄、屏東地區災情嚴重,而受到外圍環流影響的基隆和北海岸地區也發生了土石流的衝擊(圖四)。

 

因巨災衝擊造成的衝擊與災損愈趨嚴峻,因而考驗各地災害潛勢的分析與防救災能力的整備與應變;尤其交通可及性擴大了生活與工作圈的範圍,加上各地社經條件的防災量能迥異,提高了區域整合、資源共享與協調的必要性也變得更加重要。

 

各地面對加劇的常態化巨災的考驗,可從以下四個方向強化自身與鄰近區域的災害防救相關工作,共同提升災防韌性📝:

1.強化區域災害整備與溝通協調,尤其各地災害潛勢分析、人力、物資、器具、避難收容處所等相關資訊,皆應與簽署協定地區相互交流,以利共同制定協作計畫📝

 

2.前述分享資料、分析模組及早期預警等措施,應建立共享平臺

 

3.透過共同推演與教育訓練強化災防準備

 

4.必要時,針對嚴峻的巨災可能造成的災害衝擊,應啟動「災前重建」工作👆

 

強韌臺灣計畫中,✨「跨域支援合作」為政策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,各縣市政府自深耕計畫所累積的災害防救量能,於今年幾次大規模災害(如0403地震與山陀兒颱風)均啟動了整合區域資源以強化災防韌性的積極作為🌱

 

然而災害發生強度與情境未能預測,在氣候風險持續加劇、巨災常態化的21世紀,仍應透過災害防救計畫之檢討,紮實平時的訓練與演練,不斷強化橫向整合、上下游協力的災防準備,以提升巨災發生時緊急應變效能,以減少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。

 

(撰文者: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/林郁芳助理教授)

 

 

圖1 全球2023年災損統計

(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swissre.com/institute/research/sigma-research/sigma-2024-01.html)

 

圖2 奧地利洪水事件

(資料來源:tagesschau.de)

 

圖3 日本石川縣組合屋淹水威脅

(資料來源:公視新聞網)

 

圖4 新北市金山區長興宮受山陀兒颱風衝擊

(資料來源:聯合報)